您的位置  首页 >> 蔬菜栽培 >> 白菜 >> 正文
蔬菜栽培几主要个关键技术
[来源:本站 | 作者:原创 | 日期:2013年10月18日 | 浏览875 次] 字体:[ ]
   一、防虫网覆盖技术  
    在设施上覆盖防虫网形成封闭隔离空间,可以有效阻止成虫进入产卵和幼虫进入直接危害,切断了害虫的传播途径,防虫效果十分明显。大量节约用药费用。  
    二、频振式杀虫灯   
    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。频振式杀虫灯集光、波、色于一体进行诱杀。主要诱杀鳞翅目、鞘翅目等7个目20多科40多种害虫。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比常规管理,每茬减少用药2—3次。且每天早晚自动关、开,较为方便。   
    三、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   
    控制氮肥用量是控制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关键技术,因此要严格控制化学氮肥用量和有机肥超量使用,其主要减少追施氮肥次数和用量。重施基肥、轻施追肥能明显控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,尤其是生育期短的速生叶菜。根茎类和叶菜类蔬菜中,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应在采收前15—20天进行。   
    四、粘板诱虫技术   
    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,在园艺设施内悬挂一些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。在生产番茄、黄瓜的日光温室内1.5—1.8米高处,每亩悬挂50cm×70cm自制黄板20—25个,可使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20%—40%,每茬可减少用药5—8次。   
    五、避雨栽培防病技术   
    我国受太平洋季风性的影响,雨热同步,夏多雨、高温,病害猖獗,用药频繁,蔬菜污染严重,据试验,用塑料薄膜覆盖日光温室并覆盖遮阳网栽培夏秋番茄,具有减少药剂防治次数和用药量,及增产增收的优点。与对照相比,避雨栽培番茄的晚疫病、病毒病发病率低23%、31%,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66.7%;烂果率减少17.2%,每亩增产17.4%,增值36.4%。   
    六、设施内控湿防病技术   
    据试验,节能日光温室内起15—20厘米的高垄,覆盖地膜,栽培冬春茬黄瓜,与平畦未覆膜相比,5厘米地温提高1.2—1.5℃,空气湿度降低20—30%,发病率和用药次数减少30%以上,增产增收10%以上。另外,使用消雾型流滴多功能棚膜覆盖,控湿防病效果更加明显。   
    七、生物农药施用技术   
    目前,我国蔬菜产品中最突出的污染物是农药残留。试验示范推广微生物、农用抗生素、植物源、昆虫生长调节剂四大类20多种生物农药,不仅防治效果良好,也可确保蔬菜无公害生产,减轻农药对水、土壤、空气的污染。 

责任编辑:admin
更多..·相关评论
    ·暂无相关评论
用户名: 游客: 电子邮件: 游客: 验证码:
评论内容:(100字以内)

分享到: